
四列圓錐滾子軸承,由兩個內圈組件;一個內隔圈;兩個外隔圈及兩個邊外圈和一個中外圈組成,內圈內徑與軸設計為間隙配合,且同時外圈與孔徑為過渡配合。可滿足現場快裝快卸要求,此類型軸承可承受較大的徑向及軸向力聯合載荷,一般可單獨使用在輥系上,不必配置定位軸承,此特點有利于在軋機輥系設計時簡化軋輥的結構及輥長,多應用在日本三菱日立;德國西馬克;美國I2s以及意大利米諾等單機及連軋設備,目前國內六輥軋機的輥系選型也呈現趨向四列圓錐結構的選型,尤其是連軋設備。
四列圓錐軸承雖然安裝到軸承箱體后,與軋輥的組配可實現間隙配合及快裝快卸等目的,但其安裝要求及其對配合件的尺寸、粗糙度、硬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如下述的現場問題:

由上圖可直觀看出,軋輥軸肩端面與軸承內圈端面出現滑動摩擦,導致軸肩出現下沉,且下沉深度>3mm.

關于軸肩下沉及引發問題分析:因軸承內徑與軸徑維為間隙配合,高速旋轉時存在滑動摩擦,勢必造成軸承內圈端面與配合件端面發生磨損,且裝配完成后軸肩端面與軸承內圈端面已經預留有0.5-1mm(裝配工藝要求)的軸向間隙,軸肩異常磨損下沉又下沉了約3mm,這就導致了軸向間隙超過了要求預留的間隙,約達到4mm左右。軋輥的軸向游動量變大,軸承保持架內孔有碰觸軸肩外徑的隱患,如碰軸肩將會干涉到保持架,高速時會導致軸承的燒損抱死故障。
另外現場軸肩磨損處發現有金屬拉絲,判斷此物系軸肩磨損滑動摩擦擠壓所產生,產生的金屬拉絲有極大的概率入軸承內部及輥頸以軸承內徑的間隙配合處,故造成了軸肩處的輥頸擦傷加劇問題,嚴重時會誘發高溫及軸承燒損抱死.
現場調整措施:(工作輥圓錐軸承現場應用實例小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