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FCDP型四列圓柱滾子軸承在高速、重載、交變載荷工況環境下運型,其安裝、維護、檢查工作尤為重要,科學有效的合理運用可有效的減少軸承的在機運行故障。
一、安裝前工作
清洗:用煤油清洗軸承箱孔、軋輥輥頸(裝軸承內圈處)確保干凈整潔。
檢查:軸承箱的各加工表面(孔徑、壓蓋端面、定距環)如有毛刺、凸點,必須用磨光機或砂紙打磨平整,并清洗干凈。
測量:安裝前須測量軸承箱內徑,軋輥輥徑,檢查軸承箱及輥徑尺寸是否符合安裝要求(橢圓、錐度)測量位置及公差要求如下圖所示要求。數據依據見表1-3。
軸承座的測量:

在四個軸向位置(a-b-c-d)測量軸承座的直徑數值,每個位置本別在4個徑向方向上測量,以及A1和A2的相對位置。

在六個軸向位置(a-b-c-d-e-f)測量輥頸的直徑數值,每個位置本別在4個徑向方向上測量,c-d-e作為安裝軸承內圈的數據依據,b-a作為安裝輔機軸承的數據依據,f作為安裝動迷宮環的數據依據。
表1軸徑與箱孔的形位公差

注:對于外徑>500mm,此時采用加工公差的一半數值。

表2輥頸的極限偏差

表3軸承箱孔的極限偏差

二、安裝細節
待安裝前工作確保完成后,對軸承進行拆封,對拆封的軸承要帶上專用(清潔干凈)手套進行搬運。
內圈加熱:對軸承內圈進行加熱(電感應加熱器),加熱溫度必須控制在80-100度之間,不可超過120度,避免造成材料回火,降低軸承的自身硬度,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溫度達到后迅速將內圈安裝至輥頸處,并擠壓內圈端面施加壓力待內圈稍微冷卻后解除壓力(防止內圈安裝不到位,端面與軸肩不貼合)

外組件裝配:軸承座孔徑進行稀油潤滑或薄薄涂上一層油脂,保護軸承外徑與軸箱孔徑在裝配式不會相互劃傷,切記裝配時不可敲擊軸承的滾動體來傳遞力量,要選用橡膠棒或銅棒對軸承外圈端面進行適當的敲擊即可。(外圈與軸承箱為過渡或間隙配合輕微敲擊即可裝入箱體內)
壓蓋裝配:外組件裝入箱體內后,合上壓蓋并用塞尺測量出軸承箱壓蓋面和箱體端面之間的間隙,然后移走端蓋,插入墊片(金屬墊片)墊片的厚度應與測量的間隙相一致,用固定螺栓將端蓋固定。
加油旋轉:外組件安裝完畢,加入2-3L潤滑油,手動旋轉每列滾動體,確保旋轉順暢;
合套:合套前對輥頸的內圈端面涂抹上油脂防止裝配碰傷,完成安裝后轉動軸承座或軋輥,要確保轉動靈活。
三、維護檢查
潤滑、密封檢查
對于下線軸承,檢查潤滑油量是否缺正常、油品顏色是否正常、粘度是否正常、清潔度(用手指捻搓判斷是否存在顆粒物)確保各項指標完好的,同時檢查密封圈是否變形、高溫皸裂、破損缺口、對應唇口的防水圈外徑是否磨損過度。

外圈檢查
用探針輕劃外圈承載區滾道,(重點檢查承載區100°包角范圍)檢查是否發生點蝕、金屬疲勞剝落;同時如拆卸困難時需要檢查外圈變形量是否較大。

內圈檢查
檢查內圈表面磨損痕跡,檢查滾道表面的四列滾道,查看受力痕跡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邊緣列受力磨損明顯嚴重,同時檢查拆卸時是否對內圈表面形成劃傷,及時用細砂紙或油石打磨處理。如表面凹坑密布需要從新進行二次表面修磨。

滾動體檢查
檢查滾動體表面磨損痕跡,首先檢查四列滾動體表面是否存在拆卸劃痕,及時用細砂紙或油石打磨處理,其次檢查觀察滾動體端面是否磨損,倒角與端面過渡處是否異常磨損,以判斷滾動體是否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以及潤滑是否充分。

保持架的檢查
保持架主要作用是把滾動體均勻等分在軸承的內外圈的工作滾道上,同時保持滾動體的正確的運行軌跡,由于軋機為往復軋制,啟停迅速,保持架屬于被動受力,滾動推行保持架高速運轉,保持架承受沖擊載荷及剪切力,故在清洗保養時,需要檢查螺紋是否明顯松動,焊點是否裂紋開焊等問題。
